跨境电商海外仓(OMS篇):物流渠道、物流产品与物流下单

跨境百科10个月前发布 管理员
310 0 0

OMS的拣货应该是整个OMS系统中最复杂、最详细的模块,也是与业务关系最密切的,所以我打算将其拆成几个子主题来讨论OMS的内容。

每个分主题也会保证简短的气质,只讲一小部分内容,最后组合成一篇长文,全面探讨跨境电商海外仓OMS配货模块的产品设计。 本文将和您聊聊货运渠道、物流产品和货运订单。

1、物流渠道及货运产品

货运渠道和货运产品的概念对于新手来说会很混乱,很难理解。 最大的诱因之一是海外仓通常使用国际货运。 国际货运的各种离谱的定义和规则与国外快递货运有很大不同。 因此,当你第一次接触这种东西时,你会明显感觉到“水土不服”。

对于国外电商来说,圆通、中通、中通、易迅、中通等都被称为货运商或快递商,而后面使用的相应的快递(货运)服务也被称为货运渠道。

例如,某网店的订单使用的是货运代理圆通速递,货运渠道为圆通标快顺丰跨境电商,货运单号为SF63。

上述定义中需要关注的是货运渠道。 以我们熟悉的圆通为例,它并不是只有一项服务,而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多项服务。

截图自中通官网

对于电商ERP或者OMS来说,在对接中通的货运服务时,需要了解中通具体有哪些服务,已经对接了多少个服务,以及不同服务对应的服务代码或者地址是什么。 以后客户选择具体的运输渠道时就不会出错了。

同样,在跨境海外仓和货运圈子里,虽然通常说的货运渠道是指某个货代旗下的具体货运服务,比如上图中的“顺丰速运”和“顺丰标快” ,它们属于不同的货运渠道,具有不同的渠道代码和名称。

跨境电商海外仓(OMS篇):物流渠道、物流产品与物流下单

有了货运渠道,为什么还需要货运产品? 这些是什么东西?

对于货运产品,将多个货运渠道打包成一个组合,然后一起销售。 OMS客户只需要知道货运的外部报价是多少,不需要详细知道背后的实际货运代理是谁。

比如我们在天猫退款或者发起上门取货的时候,如果我们选择“菜鸟宝宝”下单,其实下单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是用的是圆通还是圆通中通,或者圆通,只有具体的快递人员上门,你才会知道订单送到了哪家快递公司。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新手APP下单时价格是一样的。 只要服务背后的具体快递公司在服务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你用哪一家似乎并不重要。

货运渠道与货运产品的关系

对于海外仓来说,最后一程的运费价格是最大的利润点。 不同的代理级别、不同的账户级别会导致收到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此,如果能够利用一些算法和策略,在幕后选择最合适的货运渠道(货运服务),同时保证客户的货运体验没有太大差异,这可以带来一些额外的利润。

由于客户支付的价格是固定的(给客户的报价是统一的),因此可以通过货运产品的选择策略来动态调整实际成本。 一些海外仓服务商也称之为“物流比价”。 您可以选择是否优先考虑价格、交货时间或交货率。

通过上面两个简单的例子,相信您已经了解了货运渠道和货运产品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货运订单。

2、物流订单两个节点

货运订单通常有两个节点:货运后订单和货运前订单。 货后订单是在OMS中完成货运订单,货前订单是在WMS中完成货运订单。

装运后订单是在OMS系统中向货运代理的港口索要运费单,并收到一些货运标签和追踪号码后,将其与订单的其他信息一起推送到WMS,以便仓库可以直接然后就可以工作了。

跨境电商海外仓(OMS篇):物流渠道、物流产品与物流下单

货运前下单通常是指OMS只将订单信息推送到WMS(通常指定货运商或货运渠道)。 WMS收到订单后,向货运商的请求货运清单,并收到相应信息后开始作业。 其实也可以先进行操作,然后根据实际装箱情况向货运代理申请运费单。

1. 发货后订单的好处

发货后订单的目的是将一些复杂的操作和异常处理流程放在后端。 由于国际运输有很多规则和要求,运输订单经常失败。 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地址是黑名单地址、地址中有小语言数组、某些必填数组没有填写,甚至由于某些特殊情况,某些国家或地区暂时无法使用货运服务,需要改换其他…

如果放在OMS这边,就会有专门的货运订购人员或者客服人员来处理那些异常情况,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响应问题。 并且由于海外仓的人工成本比较高,如果可以将货单收到的提货单、运单号等信息推送到后方的仓库侧,仓库侧只需按照要求执行,配货、包装、称重这个环节就可以了,不需要花费其他的精力去处理那些快件的信息。

2. 提前下单的好处

装运前订单是把一些复杂的操作和异常处理交给WMS的部分人员。 就是说需要在仓库这边安排这么一个岗位或者在国外安排这么一个岗位,让他登录WMS系统去处理那些事情。 货运订单处理完毕后,状态流程将转入作业状态,以便仓库作业端人员根据订单情况进行拣货。

在处理货运订单异常时,如果遇到部分订单需要与后台电商平台卖家沟通,需要将订单推送回OMS或者标记为异常,并在后台通知OMS时间用户,让他们联系后端卖家,处理后反馈给WMS。 WMS货运人员再次发起货运单,直至成功。

看来在WMS端完成货运订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而有一个非常显着的优势是OMS做不到的。

在WMS侧打开获取运费单可以更好的支持“一票多箱”场景。 对于“一票多箱”您可以查看下面的详细说明。

如果WMS支持货运单,那么在操作前无法获取货运单,需要等待工作完成后,再检查具体情况才能获取装箱后的货运单。 如果您有多个包裹,您可以获得多个货运单。 这是WMS预发货订单的最大优势。

此外,发货前订单还具有一些“订单取消”的优势,因为很多时候当订单到达仓库时,客户可能会发起取消订单或冻结订单的订单。 对于预购订单,由于节点较晚,取消订单到达时很有可能没有货运订单,所以直接取消订单即可。 如果已经下过发货单,取消订单时可能需要取消发货单。

由于部分国际货运代理的规定,一旦下单成功,即使没有真正发货,仍然会收取费用。 如果需要取消订单,还需要顺便取消发货清单。

3、一票多箱困难

以前海外仓很流行用自己的货运包装做一件发货。 基本上都是大件物品,没必要打包。 您可以直接提货,当面订单审核完毕后,会以当面订单的方式寄走。

而且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海外仓开始提供一些差异化的服务,比如主要配送一些中小型的物品或者更加多元化的产品。

此类产品可能数量较多,或者单个体积太大,所以装箱后,你会发现它会被分成多个包装。 如果按照普通的一件式发货方式,你会发现行不通,因为只有一种发货形式,而且有多箱货物(多个包裹)。 这些现象业内称为:一票多件或一票多箱,也称为-或分包。

一票多箱示意图

1. 难点一

在国际货运渠道中,并非所有货运渠道都支持一票多箱,能够支持一票多箱的渠道还比较少。 如果您想使用一票多盒服务,则需要额外连接相应的API套接字。 如果没有对接,就不能做一票多箱。

一票对接多箱的服务是货运对接的一个话题,后面我会写相关的文章来补充说明。 根据之前的一些经验,如果是第一次做这个功能,主要的难点或者疑惑会是:

这里直接分享我的坑行经历,回答里面的问题。

主流货代一票多箱

2. 难度2

根据前面的资料我们知道,在获取多箱货运快件时,我们必须要知道装了多少个包裹,这样我们才知道要获取多少个快件。 因此,获取运单的节点应该在仓库完成,但装箱称重后,操作员需要输入装箱明细或装箱明细,并用其向货代下订单。

由于下单时需要提供包裹数量和每件包裹的重量,有的货运协会甚至要求每件包裹的规格来估算体积重量。

这个过程对于系统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仓库操作人员来说却非常复杂。 而且还有一个场景需要考虑,那就是正常的包裹流程和一票多箱的包裹流程应该如何区分?

如果用户在OMS端下货运单,那么仓库肯定不知道要下多少面单才仓库装箱。 而如果用户在WMS端下订单,一般都是先下单再工作。 此时,还没有进行拣货操作,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包裹。

经过我之前的大体考察和实践,我们最终选择使用“双路线”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OMS和WMS都支持货运订单。

无论货运订单是在OMS端还是WMS端下单,默认按照一单一张货运运单的方式获取运单。 如果装箱后发现一张运单不够,需要使用多个箱子顺丰跨境电商,则让仓库端输入装箱详情,获取新的运单。

3. 难点三

虽然最后一个难点和第二个难点有很大关系,但是根据一票多箱的信息重新获取货运舱单后,之前的历史数据如何处理呢?

主要的历史数据是:跟踪号码和面板,以及从中得出的一些账单和交易信息。

之前的 track 和face order通常都需要取消,因为有可能即使不发货也会被扣费。 如果明确个别货运代理下单后不发货,则不会收取费用,也无需取消。

另外,一些衍生的信息还需要一一列出来分析。

跨境电商海外仓(OMS篇):物流渠道、物流产品与物流下单

例如,如果某些ERP捕获了运输跟踪号,它会将其反馈给电子商务平台以标记交货,尽管跟踪号会立即取消并替换为另一个跟踪号,但大多数ERP不会捕获它第二次,所以最好是设置一个合适的节点,让ERP捕获跟踪号,以确保它不会再次发生变化。

向WMS提交订单后,很多OMS通常会根据订单信息和报价冻结费用。 如果一张票有多个箱子,对应的报价也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估算费用然后冻结。 缴纳费用。

还有历史数据是否应该记录并存档,或者直接更新和替换。 需要结合业务进行分析,然后给出对策。

四。 概括

本来只是想简单说一下货运产品和货运订单的一些内容,没想到写完这篇内容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虽然最后发货是造成海外仓与国外仓业务形态差异的最重要原因,但涉及到OMS推单逻辑、订单数据返回、WMS操作流程、BMS开票表格、仓库内包装要求等。 轨迹跟踪、货物状态分析等都与上次发货有关,而且仓库的基本操作方法与国外略有不同,经验可以借鉴。

可以说,明确了尾运货运的七七八八的规则和要求,基本上就了解了一半的海外仓系统和玩法。

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快4年了,最熟悉的是WMS。 主要原因是WMS的竞品太多,信息也很多。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去仓库,然后多看几本书,多看文章之类的,基本上业务都可以掌握得差不多了。

然而,在国际货运领域,货运代理有很多,而且各自的规则也不同。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吸引越来越多货运大鳄参与行业知识分享和普及,推动行业进步的作用。

#柱画家#

我叫维他命(),陌陌公众号:PM维他命。 前PHPer,从事在线教育产品,也从事跨境仓储货运产品3年半。 目前担任外贸SaaS领域供应链产品总监。 主要关注WMS/OMS/TMS/BMS/ERP等领域,分享供应链相关产品知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