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成跨境电商新型走私手法

跨境百科11个月前发布 管理员
334 0 0

现在,忙着网购的人们,有没有想过,每年2.6亿元的个人跨境购物免税额度,可能已经被人贩子团伙窃取了呢? 近期,广州、郑州、广州等地海关查获多起跨境电商贩卖案件。 人贩子窃取消费者信息,向海关申报虚假订单、付款单和快递单。 通常为贸易而进口的商品和货物以跨境直接采购的形式销往该国。

跨境电商“刷单”走私事件频发

近日,广州海关查处两起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走私贵重手袋、奶粉、化妆品、保健品等商品入境的案件。 两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采用“刷单”的方式,向海关申报虚假订单、付款单、快递单,以跨境贸易形式申报、销售本应正常贸易进口的商品、货物。边境直接采购,报关后出库。 之后,货物将通过国外货运分拨给国外货主。 该案初步估价为17000元。

不久前,广州海关接到群众举报,称个人身份信息和跨境电商交易额度被盗。 通过监测分析相关数据,海关官员发现,西安市一家企业在通过跨境电商渠道申报进口时,涉嫌伪造报检单、少报进口量。 于是,海关立即对涉嫌公司仓库内的货物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货物的实际库存与海关掌握的数据相差甚远。

刷单成跨境电商新型走私手法

天津海关缉毒部门发现,犯罪嫌疑人胡某所在的广州某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利用伪造的用户信息,订购虚假付款单、发货单,销售正常贸易下应进口的货物。 被举报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虚报贸易性质、低报价格,通过“刷单”将其拆散,销售8000多种进口羊奶、红酒、来自意大利的等,票数超过22万。 该案价值12000元。

去年年底,上海海关通报的两起跨境电商销售案件一模一样。 2017年至2018年,广州某供应链公司为获取高额利润,与北京某具有跨境电商经营资格的公司串谋,从境外小型环球购物网站设立的母婴店非法预留资金和其他在线购物中心。 客户订单,以及通过与个体企业合作等多种渠道获取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从境外大量订购进口羊奶、营养粉,并利用跨境电商报关价约为实际成交价格的60-70%。 向海关申报进口羊奶。 该团伙在低报价格的同时,涉嫌传递虚假“三单”(订单、支付单、快递单),利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关税税率为0、增值税、消费税法定应付金额的70%。 新政征收的税收弥补了差额。

跨境电商销售方式多样

去年年底,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十多个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促进和规范跨境电商发展。商贸零售业,为跨境电商稳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期,一系列利用‘刷单’、低价等方式进行跨境电商销售的案例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晓鹏坦言。

所谓“刷单”走私,是指人贩子捏造订货人信息,采用伪造报检单(订单、货款单、运单)等方式,对应进口货物进行拆分、虚报。正常贸易为跨境电商零售。 进口商品销往国内。

根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新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单笔交易限额为人民币5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额为人民币26000元。 通常贸易进口要征税。

冯小鹏分析,跨境电商销售的主要形式有:一是货物以普通商品形式进入保税区,销售个人或单位利用保税区监管漏洞进行销售。快递业订制空白快递单号、制作虚假快递单、将货物作为零售商品销售的行为。 商品分批运出保税区。 其次,销售个人和单位搭建虚假跨境电商平台,聘请社会人员或利用互联网技术下单或获取网民身份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虚假订单,集中“刷单”,欺骗海关。 一审。 据悉,在资金流向方面,选择一家支付机构,借助该支付机构的监管漏洞,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虚假订单支付、伪造支付单等行为。 此时,伪造的信息在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上构成“三单一致”,销售个人或单位享受跨境电商税收优惠和便利通关新政策。

“跨境电商瞒报价格也是卖家常用的一种形式。” 冯小鹏表示,跨境电商瞒报价格是根据跨境电商平台上产生的真实有效订单进行虚报价格。

具体销售方式为:根据其他电商平台真实订单中个人卖家的身份信息、收货地址、产品名称、数量等,在虚假平台上生成虚拟“订单”,价格为自己定的更低的价格。 货运公司按真实订单发货,货运信息真实。 但支付公司以低价的虚假订单进行支付,导致支付信息虚假。

“与传统大宗贸易相比,跨境电商企业选择低价定价的动机和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冯小鹏表示,据悉,跨境电商低报价格的手段仅限于伪造协议、发票等交易报检,还包括以“秒杀”为幌子,利用技术手段自行买卖。 ”,并在建仓后以第二个价格卖出。

跨境电商监管日趋严格

刷单成跨境电商新型走私手法

一旦被发现构成拐卖犯罪,除了公司将面临高额罚款外,单位负责人还可能被监禁。 根据《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存在拐卖犯罪或拐卖行为的企业将被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并采取最严厉的监管措施。 在监管等部门的“联合处罚”下,公司日常经营难以持续正常。 因此,有效防范拐卖风险是跨境电商企业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必修课”。

“跨境电商企业选择冒险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 冯小鹏坦言,从企业角度来看,尽管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不少发展困难。 例如,运费成本昂贵,货源难以匹敌进口企业直购,再加上小电商“双11”等活动的影响,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利润微薄。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跨境电商订单管理系统,对于动产小额交易,消费者往往不追究商品来源,更关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卖正品对消费者来说才称得上“物美价廉”,自然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从监管角度来看,由于跨境电商零售商品总量低、频率高,跨境电商销售每笔交易的避税金额往往达不到罚点。海关不追查前后交易记录。 ,可能只要求纳税或者退货,最多给予行政处罚。 这也是一些跨境电商企业愿意豪赌的原因之一。

刷单成跨境电商新型走私手法

执法实践表明跨境电商订单管理系统,海关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的监管日趋严格和规范,并运用大数据、云测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识别风险、相关风险、对违规行为不断追究已成为监管常态。 因此,跨境电商经营者绝不能再“以身犯法”。

“此外,跨境电商平台虽然有交易当事人,但作为各方的信息采集中心,平台已经融入到双方的交易中,成为海关监管和直接对接各方的重点。可能性。” 冯小鹏从专业律师的角度提醒他。

冯小鹏建议,根据电子商务法和《关于设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为严防拐卖风险,跨境电子商务——电商平台必须全面履行相关义务:首审电商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信息; 保存平台发布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交易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构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避免虚假交易和二次交易的销售风控体系; 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异常信息和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信息,配合执法。 (记者蔡艳红)

(责任编辑:杨佳佳(实习生)、肖金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