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分的人都在谈这场风波证明一件事。有品牌溢价,走品牌路线,才能不畏惧所谓关税战。甚至说这次的风波会教育那些铺货的卖家,精致化,品牌化,才是出路。
可最近的现实情况是,白牌,在这场同样遭受损失的风波里。比某些品牌,更好清货。
和几个之前做亚马逊的时候相交的朋友沟通。他们挺过了口罩的阶段,所以这几年一直坚守在做亚马逊,当作主战场,TikTok等其他平台更多是引流,多平台。所以,在他们嘴里,这一次,除了运费,的确涨得超级夸张。然后其他部分的成本上涨和价格上涨,相对还可控。本身他们的产品价格就不低。同比现在美区当地的供应链,涨完后还是有优势。所以,他们更操心的,还是在流量端的运作。
而其他C端小包自发货,或B端贸易搞批发的同行,日子的确不好过。好多人在到处找货盘问能不能接货的。
就算是品牌,打了大大的LOGO,也免不了因为关税超过产品,而直接被美区客户放弃,直接取消订单,甚至有的就算产品到了美区,都会因为之前给了账期,就只收到部分定金,而被放鸽子的,没地换尾款的。
看看他们的表单里,不乏曾经在多个平台热卖的品,甚至就上周,我都在TikTok Shop的月度销量排行榜里看到过好几款。
再看那些LOGO,真真是耳熟能详。可几圈下来,白牌的品,还有人愿意折价去接。可这些有标的品,再怎么低价,也没人敢接,愿意接。
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品牌产权。
曾经,我们就因为外包装上的一组底纹图案,差点在美区惹上官司。就说,这样的小问题都会触雷,这种大问题就更别说了,碰都不敢碰。
没办法,产品上有标。实在是太犯忌讳了。不管做哪个平台,总之,在美区的市场里,产权意识这个雷是绝对不敢碰的。
说得不好听一点,对方一次性断臂,就算亏,至少算是这个麻烦一次性解决了。你要接了这批货,就算现在看着便宜,万一,万一,后面有人来个投诉,又或者有同行针对性的搞事情。那后面要处理的麻烦才真的会绵绵无绝期了。
总不能以为贪小便宜,低价接货,帮他清库存,结果真正卖的时候,把自己的多个平台和多个账号给爆了吧。
更别说可以抄底接了这批货转其他市场卖。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操作,他为啥不直接去欧洲,去日韩找货盘接呢?但凡真的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就知道,从美区接货转运其他地区的成本有多高!其他欧洲,日韩,澳洲等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税率等各种要提供的资质和手续有多麻烦。所以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废话,劝你别说。
这个时间点,不少人都在拓展其他的市场。关于欧洲,日韩的TikTok的新闻也是天天被刷屏。似乎都在鼓吹,就算美区干不下去,欧洲,日韩,澳洲等其他地区也能接盘,利润也有保障,如何如何。
很好,你们选你们的;我们坚守我们的,戴上耳机,继续干自己的活。
文章来源:Miyu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