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日,跨境圈又在传美国所有平台要求提供对应的面单才能销售,不然只能下架?这让卖家圈的焦虑情绪再度蔓延......
01
提供面单才能销售?
根据亚马逊交流群内疯传的两张截图,是某深圳亚马逊大卖的员工发出来的信息,该公司通知美国暂时都不发货了。
原因是:他们得到一个坏消息,美国所有平台可能要求提供清关对应面单才可以销售,不然只能下架。目前他们提供不了,可能面临全面退出美国市场。短期内损失预计500万左右。
这一消息,引起了所有美国站点的卖家恐慌。
图片来源知无不言
好在经过卖家们的多方求证,发现这一消息不实!
亚马逊物流商回复:系个例勿恐慌。亚马逊卖家反映因未提供清关面单遭产品下架,经核实为个别商户申报不合规引发的查验连带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海关近期虽加强查验力度并执行"连带责任"机制,但平台暂未出台强制面单政策。建议卖家保持合规申报,在官方通知前无需过度焦虑。此次事件恰恰反映跨境贸易正从"野蛮生长"向"规范运营"转型。当前下架案例仅涉及特定违规商户,正常清关货物不受影响。
但也不少卖家担忧,如果贸易战搞起来之后,后续会不会变成真的。
02
出海危机相伴而生
自四月以来,我方与美方的关税战愈演愈烈。
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3月4日将税率翻倍至20%;
4月2日新增的34%,总关税达54%;
4月7日特朗普威胁若如果中国未能在2025年4月8日前撤回34%的额外关税,美国将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50%的新增关税。
4月9日,美国白宫宣布从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起对中国征收104%关税。
4月9日(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宣称,美国决定将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大幅提升至 125%。
关税不断变更。从短期来看,不可否认,这一举措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从长远视角,美国的这一极端做法也将促使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而中国的生意人,总能找到缝隙求生存。
业内人士“奔跑的法老”针对特朗普关税,他认为这个时候跨境卖家在战术上不宜有太多动作,也不用焦虑,因为这个时间点这些行为都是无用的。在战略方面可以考虑:
1、继续死磕美国市场,毕竟短期内它的需求仍然是全球最旺盛的。一是忍受不断叠加的关税,提高产品竞争壁垒;二是关税导致中国供应链的成本增加,就学着沃尔玛之类的做全球供应链。同时加速提升对美国本土供应链环节的认知,有能力的进行美国本土的布局,不限于海外仓、海外工厂、本土团队、线下渠道等等。曾经我们单纯依靠供应链优势可以保持与美国本土卖家的竞争优势,未来我们要在综合能力方面保持优势才能继续赢;
2、出海去新兴市场且未来会和中国相对友好的国家。这些市场体量不一定很大,但在GDP增量还行且线上电商比例在持续扩大的大趋势下,我们在欧美积累的线上运营屠龙术还是会有很大发挥空间的。另外,如果当地线下渠道有空间也不要抗拒,扎下去好好耕耘,结局不会太差。
上面是市场层面的战略,往企业内部看,专注人才培养、组织建设、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依旧是长期不变的战略。
以道通科技为例。自2024年下半年起,该公司为应对潜在贸易风险而不断提高美国本土的安全库存。当前,美国库存产品可满足未来6-9个月的销售需求。在供应链安全上,截至4月5日,公司已初步完成墨西哥蒙特雷区域的工厂选址。而且,2023年也前瞻性收购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本土工厂,并于当年末投产。
再以安克创新为例,其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势能构建“战略缓冲垫”,即使关税增加,其高端充电器在欧美市场仍保持15%以上的毛利率。
正如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竞争优势来自于差异化,而不是简单的规模化。卖家需要扎根于产品的价值,增强自己的议价能力。真正具备产品力、品牌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关税风暴中与买家找到新的平衡。
危机相伴而生,历史的机遇往往是在极度的危险中蹦出来的,接下来的十年会是中国企业真正全球化、扎根当地本土化的十年,我们相信会有伟大的跨国企业产生,也许就在你我之间!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文章来源:卖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