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 月 11 日,我国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正式约谈沃尔玛。
沃尔玛近期被曝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试图将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商和消费者。此举主要集中在厨具、服装等产品领域,沃尔玛要求供应商在每轮关税调整中降价 10% 。
商务部介入,维护商家利益
此前,特朗普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的加征关税从10%提高到20%。
面对此举,我国很快宣布了对美国的反制措施。
宣布自2025年3月10日起,在现有的关税基础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鸡肉、小麦、玉米、棉花额外加征15%关税。对大豆、猪肉等加征10%关税。
但没想到,不久后沃尔玛公司竟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此行为被媒体披露为“转移新一轮关税压力”的策略。如今,中国商务部介入调查,旨在防止中方企业利益受损,维护市场公平。
有不少供应商表示,由于利润空间原本就极为微薄,降价幅度超过 2% 至 3%,就会导致亏损,甚至可能被迫降低产品质量,因此对沃尔玛的要求表示不满,并表态将抵制这一行为。
3月12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官方发布声明称,该会正进一步核实了解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如情况属实,将采取积极措施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利益。
上海兰迪(广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孔云飞律师表示,沃尔玛若利用优势地位要求中国供应商以不公平的低价进行交易,可能涉嫌构成垄断行为,商务部约谈具有法律依据。
商务部等部门通过约谈了解具体情况,释放了明确的监管信号。若沃尔玛执意推行此类行为,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措施。
沃尔玛想要压价,没那么简单
回顾在特朗普1.0时期,同样是美国政府对华加征的关税,但其实际结果依旧是美国消费者承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数据曾指出,2019年,美国对进口商品(如钢铁、铝、太阳能电池板)加征关税后,进口商通过提价转嫁成本。例如,钢铝关税导致美国钢铁产品价格上涨9%,美国用户企业成本增加56亿美元。
而此次,沃尔玛竟然成为一大变故,降价行为则势必将沃尔玛推到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沃尔玛凭借庞大的采购规模和广泛的市场覆盖,以强势的议价能力闻名。
沃尔玛2025财年第四季度(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业绩报告显示,沃尔玛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7.7%至51亿美元,目前,沃尔玛全球采购的商品中,中国商品占比60%。
虽然沃尔玛的门店数量在中国地区持续下降,但沃尔玛另一业务引擎山姆会员店却在国内呈现巨大涨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山姆在中国拥有50家门店,会员数突破600万,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长22%。
此次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行为,直接引发了对“中美企业如何共同应对关税挑战”的讨论。相关供应商以及中国企业、众多网友都纷纷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不少商家气愤表示,中国有句古话,叫涸泽而渔,沃尔玛此番“骚操作”,看似剥削供应链,实则在伤及自身的经营利益,当失去优质供应链,当低价劣质品充斥,是否还有会员买单?
据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透露,美方了解内情的人同样已经产生对降价将导致牺牲产品质量的担忧,认为“这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胡锡进表态“尽量1%都不让,因为中国厂商让出1%只会让自己的日子更难过,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对于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承担关税的问题,广州某知名律所合伙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沃尔玛有违反商业合同的可能,也存在搅乱市场交易秩序的情况,但如果是在合同到期或临近到期的情况下,沃尔玛要求降价的行为则属于商业谈判的范畴。
有消息称,Target的CEO也曾暗示可能会效仿沃尔玛的行为。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降价行为仍然要慎重考虑,很有可能退一步就会造成步步退的田地。
对于平台而言,沃尔玛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早已今非昔比。我国国货品牌正凭借本土化优势抢占市场;Temu和SHEIN靠着中国供应商的强大支持迅速崛起,年轻一代更关注“性价比”与“供应链透明度”。如果强硬降价,势必两败俱伤。
沃尔玛事件下,不仅是商业纠纷,更是全球经济权力转移的缩影。中国制造的崛起与供应链韧性,已为全球贸易规则写下新注脚。未来,企业需摒弃“零和博弈”思维,以合作共赢应对共同挑战。
文章来源:派代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