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琢磨琢磨,学会在TikTok上讲好故事。

跨境头条3周前发布 gwoky
211 0 0
多琢磨琢磨,学会在TikTok上讲好故事。

讲故事是种本事。

美区,几个很小众的站,基本都是一个卡通IP+周边产品的模式,产品包含玩具,文具,日用等小东西。如果在国内,类似的东西就像我们小时候放学门口地摊儿卖的东西一样,几块不等。但在海外,类似的东西,都是大几十刀,而且从TikTok到Youtube,热度不断攀升;而看他们自己的站和Amazon等平台的销量,那也是在节节攀升。

ps:听人劝吃饱饭,类似的案例可以直接去油管去看,但不适合我直接晒图了,不太礼貌。

最近看类似的东西挺多 ,越看越觉得,也许我们在面对冷冰冰的数字,算法规则这些东西上的研究,比他们厉害太多。

但在对用户的理解,对品牌的创立,对营销的运用,讲故事的能力,是真的有些望尘莫及。

还是那句话,彼此走的方向不同。

我先说说我们习惯的做法,在计算完产品的各项成本之后,增加部分比例的广告预算,再增加部分比例的利润空间,然后看看平台同行,竞品的数据,做出自己的定价。分析整个过程中,要的,就是压缩周期,尽快出货。几乎就不会给品牌推广这个部分,留下一点点空间。那也就别想着这些品能往品牌的方向去发展。

然后看看海外同行的做法。社群,媒体,自媒体是基础。讲故事,影响力是本事。扎根于此,在还没有上线前就得积累出足够的粉丝量,影响力,和讨论量。完成第一波的原始用户积攒。

就如同开始说的那几个站,都是以个人IP为基点,然后定期晒出自己品牌建立的动态和某款产品不断完善的内容,把情绪价值拉满。东西还没出来,在他的IG,TikTok等账号里,就已经有了催更,催上线,要做首批用户……类似的评论和热度,那真的是,又一次看到了被客户推着跑的实例。想想上一次在国内有类似的体验,大约还是当年我抢的“米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国内的某些玩法在海外玩不转了。

抢曝光,强曝光,是搞品牌路线起步阶段的第一要务。发达的媒体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撬动更多用户,对自己的关注。油管里有专门的频道,专门的节目,就是拿各家初创品牌来做卖点,做热点的。类似这样的节目,直接让频道和品牌达到双赢。如果不是类似的门槛有点要求,我们早就鼓动TS去参加了。

搞品牌路线里面有个直接的好处就是溢价。不遮掩,即使是在学习“情怀”,“梦想”,“讲故事”。但确实就是一开始打动人心的点。如果客户只是把产品当作某个平台的产物,那他们比较的,就是价格,就是所谓的性价比。但如果这个品是属于某个品牌下,带有很强烈的品牌气息,不用说。溢价这个价值,顺理成章。想想那几个站内卖的东西,签字笔,11.99刀;15cm的公仔,30.99刀。羡慕啊!

从头想起,也怪不得人家敢这么定价,前期铺垫花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时间和资源,才能从0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壁垒。偶尔听到过,有眼红的同行会说一些风凉话,什么一点毛线,一双拖鞋,挂个牌子就卖几十刀……有一说一,如果所有的产品,只是按照所谓的产品成本,而不去考虑他的研发,营销,管理。那怎么会有产品的进步,和商业存在的意义。按照这种逻辑,一双NIKE的材料也不过就是各种布,橡胶,金属,粘合剂的组合;一台手机也不过就是金属 ,玻璃 ,塑料的组合。但如果真要这么去胡搅蛮缠,那这些买卖,大家都别干了。

我们这一批80s,不如90s,00s会讲故事。在国内出海的这波同行,也确实不如同期在海外的这波同行会讲故事。看着他们在自己的频道和账号里的表演,是羡慕的。但我们毕竟还是有着勇气和更多的积攒,去走出第一步的。先走出去第一步,再去一点点的探索和学习。从领先者的角色变成学生的角色,那么多大V都开始下场了,干这活,不丢人。

文章来源:MiyueMedia

TKFFF公众号

扫码关注领【TK运营地图】

多琢磨琢磨,学会在TikTok上讲好故事。

TKFFF合作,请扫码联系!

多琢磨琢磨,学会在TikTok上讲好故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